牛津的春天总是比伦敦晚些,四月中旬的晨风仍裹着湿意。
沉纪雯提着电脑走出法学院图书馆时,太阳刚刚从学院钟楼背后探出头。
她今年大叁,课程难度陡然上升,一周课程排满,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闲时间。
每天中午她会戴着耳机坐在草坪,一边吃着从家带的便当,一边翻阅课程资料。几页纸上勾画着密密麻麻的笔记,红蓝交错,条理清晰。
她从不说热爱。
但每一个选择、每一个凌晨两点伏案的姿态,都在替她说。
日子过得忙碌而有节奏。
她在班上和一个来自伦敦南区的女孩ea关系不错,两人常常一起赶论文、复习。那女孩性格爽朗,偶尔也拉她去市中心的新餐厅聚会。
周叁下午她们一起复习侵权法,ea合上书,伸了个懒腰,回头说:“这周六要不要去伦敦?我发现一家新开的意大利餐厅。还有lizzy和judy,一起去。”
沉纪雯欣然答应:“好啊。”
晚上回家,她洗完澡,到书房翻了翻行程表,顺口跟沉时安提了一句:“我周六要进伦敦,跟同学约了晚餐。”
沉时安正在打字,听见她说话,随口问:“几点?要不要我送你去?”
她摇头:“不用,我们坐火车,反正也不远。”
他没再多说什么,只点了点头,走到茶几拿起茶壶给她倒了一杯温茶。
周六下午,她们四个女生一起从牛津出发,坐的是下午一点半的火车。
天气晴好,火车窗外是一大片淡金色的田野,野花正开,风吹过时一大片柔软地翻动。
餐厅在伦敦西区一栋改建的老楼里,楼下是花店,上楼需穿过一段老木楼梯,踏板微微吱响,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,带点上世纪的摩登味。
她们订的是靠窗的圆桌。烛光昏黄,服务员讲着意大利口音的英语,桌上摆着陶器盘、亚麻餐巾,调味瓶在灯下泛着柔光。
沉纪雯点了烤蘑菇意面和薄荷柠檬水。
几个女生相谈甚欢,judy分享了上周课堂上发生的一件趣事,lizzy则说她下学期一定要选修犯罪心理学,因为觉得研究犯罪动机对诉讼有帮助。
ea歪过头问沉纪雯:“你下学期还选sith教授的课吗?我听说他的期末论文要求比卷宗还厚。”
沉纪雯低头笑了一下,语气很淡:“选。他对案例结构分析很严谨。”
“你真的不怕难啊。”佩琪叹气,“你上次那篇论文,全系5,sith都当范文读了。”
“只是正好选了擅长的方向。”她轻声回应,语气里听不出骄傲。
“那篇写的什么主题来着?”lizzy好奇地凑过来。
“遗产信托争议。”
“听起来就很冷门!”ea叹了口气,“你怎么总能选到这种教授也觉得新鲜的题目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