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时,原山西巡抚项孟清,面带微笑,道:“永宁伯所撰三国一书,老夫多有拜读,当真是荡气回肠,老夫还想着会是何等扬,想来也只有永宁伯这样文韬武略俱全的大才,方能有此大作。”
&esp;&esp;毕竟,曾经是朝堂的二品大员,这时致仕,反而比在场所有人的应对都从容。
&esp;&esp;其他在场官吏,多是人精,也都纷纷附和,都是说着三国之书,是何等惊时之书。
&esp;&esp;这就好比,不称赞贾珩为军国辅臣,在河南之乱,如何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而是盛赞他多才多艺,平易近人,更能挠人痒处。
&esp;&esp;因为前者是既成事实,众所周知,不过多渲染,有目共睹。
&esp;&esp;甚至其本人都知道,听的太多太多了。
&esp;&esp;而眼下这样称赞,贾珩就成了,打仗的将帅中,最会写书的,写书的将帅中,最会打仗的。
&esp;&esp;贾珩微笑了下,说道:“项老先生过誉了,不过信笔涂鸦,见笑大方,不过,公务繁重,也没有得空暇,待得空之时,后续回目也会刊行印刷。”
&esp;&esp;景学潜手捻胡须,点了点头,笑了笑道:“永宁伯为柱国之臣,一身干系重大,公务当紧,我等虽想一睹为快,但也知道,不可因私废公。”
&esp;&esp;听着“因私废公”之语,众人都是笑了起来,气氛倒是颇为融洽。
&esp;&esp;不提贾珩与一众官僚应酬——
&esp;&esp;却说洛阳城,洛水之畔的安从坊,一座占地广阔,林木深深的宅院中,东厢书房灯火通明,人影潼潼。
&esp;&esp;几人围桌而坐,茶盅中的香茗热气腾腾,清香四溢。
&esp;&esp;楚王此行带来了两位长史,一是冯慈,一是廖贤。
&esp;&esp;“这洛阳城不愧为唐时之都,繁华比之长安,犹过之而不及。”楚王看向街道上的灯火辉煌,低声道。
&esp;&esp;作为开府多年的藩王,楚王在洛阳自然置有产业、田宅,这座宅邸就是其下榻之所。
&esp;&esp;只是,大汉明面上对藩王的限制,没有旨意不得擅离京师,故而,楚王也就随着崇平帝巡幸洛阳时,在洛阳小住一段时日。
&esp;&esp;冯慈问道:“王爷,我们什么时候启程?”
&esp;&esp;楚王接郑卫两藩入京没有什么麻烦,两藩之藩邸先前就被京营团团保卫更有锦衣府卫士密切监视,可谓形同软禁,楚王一到,向两藩宣读圣旨,郑王两藩战战兢兢,如何敢抗旨不遵?
&esp;&esp;楚王道:“待见过永宁伯后,再核实下相关证人证言,一同上路,再行启程。”
&esp;&esp;洛阳城中的浣花溪园的牡丹盛开其时,他其实想在洛阳多留几天,而且,先前路上听说,姑姑也将要到洛阳。
&esp;&esp;想起自家那位姑姑,楚王神情一时恍忽,心头微热。
&esp;&esp;见着楚王目光出神,廖贤唤了一声道:“王爷。”
&esp;&esp;楚王怔了下,勐地回转过神,道:“廖先生方才说什么?”
&esp;&esp;旋即反应过来,叹了一口气,道:“待在神京,如今好不容易在洛阳一趟,还不能久待,一赏洛阳牡丹,不得为一生憾事。”
&esp;&esp;最是无情帝王家,他甚至还不如一普通官吏,他们仕途失意,还能寄情山水,而他生来就在神京,拘束于方寸之地,如果就藩,更不得出藩地半步,只能如郑卫两藩一样,吃喝玩乐,了无意趣。
&esp;&esp;除非他荣登大宝,然后就能如祖父那样游玩江南。
&esp;&esp;冯慈沉吟片刻,劝道:“王爷还是当以政务为重。”
&esp;&esp;楚王点了点头,整容敛色,道:“是我一时忘情了,时候也不早了,去见见贾子玉。”
&esp;&esp;虽永宁伯日益权重,但毕竟是臣,也没有一个他早早去,等候着永宁伯的道理。
&esp;&esp;第611章 咸宁:惟独是那人,让她心头发慌……
&esp;&esp;聚仙居
&esp;&esp;夜色迷离,灯火通明,席间众人觥筹交错,推杯换盏,谈话气氛甚酣。
&esp;&esp;而河南府或者说洛阳城的官吏,对贾珩也消除了心头的戒惧,见其谈笑自若,颇觉如沐春风,暗道,传言这位少年得志的武勋,手腕酷烈,峻刻严厉,如今一看,全然不是。
&esp;&esp;这其实就是杰出人物的多面性,或者说每个人天生就准备几张面孔。
&esp;&esp;这时,众人说话间,一些官员就来敬酒。
&esp;&esp;贾珩多是抿一口,其他人敬酒都是一口饮尽。
&esp;&esp;严格贯彻了中国大多数酒桌文化中,往往都是深刻的阶级地位体现。
&esp;&esp;贾珩不过还是解释了一句,微笑道:“今天不可饮太多酒,明日还有诸般事务要办。”
&esp;&esp;众人都纷纷笑着应和。
&esp;&esp;说白了,这次接风宴,原就不谈正事,而是一次见面会。
&esp;&esp;就在这时,一个书吏挑帘进来,拱手道:“诸位大人,楚王殿下已至楼下。”
&esp;&esp;贾珩当先起身,道:“诸位随我下去迎迎。”
&esp;&esp;不管任何时候,楚王在外都代表皇室,他虽为封疆大吏,也要给与表面尊重,不然落在旁人的眼中,就显得轻狂跋扈。
&esp;&esp;众人下了酒楼,站在街道上,而楚王同样是乘马车而来,不少王府护卫扈从左右。
&esp;&esp;下得马车,在众人目光瞩视之间,楚王面上带笑,说道:“诸位久候了。”
&esp;&esp;然后,目光一眼就看到了贾珩,面容上笑意和煦,近前几步,亲切说道:“子玉,许久不见了。”
&esp;&esp;贾珩面色沉静,拱手道:“下官见过王爷。”
&esp;&esp;这个楚王分明是想在河南府一众官员面前,造成一副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假象,但伸手不打笑脸人,他也不好太冷言以对,否则就有倨傲无礼之嫌。